首页 > 关注 > 正文

南栗沟:整治涝洼地崛起小康村

2021年07月26日 11:01
已有 人浏览
来源:大众网

 7月20日一大早,趁着凉快,沂南县依汶镇南栗沟村村民宋开亮早早地将大棚内的瓜秧撤出来。“黄瓜卖完了,我把大棚整理一下,过些天种花菜。”在被问及黄瓜卖了多少钱时,宋开亮有点不好意思,“我的棚小,挣得不多,毛着也就十来万元吧。”他一边说着一边干活,干得非常起劲。

  宋开亮有两个“双模双结构”钢架大棚,一年两季,种植黄瓜和花菜,年收入20多万元,当年建大棚贷的款早就还清,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南栗沟村的高标准蔬菜产业园区内,像宋开亮这样的“双模双结构”钢架大棚有近400个,小的占地1亩,大的占地3亩,一改过去东西走向的格局,全部南北走向,在园区内整齐地排列开来,蔚为壮观。

  然而,5年前该村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据介绍,南栗沟村是一个起步较早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但是受土地和老旧种植经验的制约,发展一直滞后。“那个时候种菜收入并不高,也就比种粮食稍微强一点吧。”南栗沟村党支部书记解忠士说。

  “以前都是小工棚。”村委委员解红乾介绍道,“用竹竿撑起来的,人在里面干活都得弯着腰。下午盖上,早上敞开,一天光整理棚就得两三个小时,耗时耗力,而且一个棚最多半亩,规模小,不挣钱。”

  转机出现在2017年,省派第一书记来到南栗沟村,决定把整治涝洼地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村民刘京庆说:“以前村西北这块地是涝洼地,水排不出去,年年挨淹,300块钱一亩都包不出去,没人愿要。”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帮扶下,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南栗沟村对涝洼地进行大力整治,建了排水渠,修了生产路,水和电都通到了田间地头,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300多亩的涝洼地被改造成了高标准蔬菜产业园区。

  园区建成后,村委又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引进了“双模双结构”钢架大棚。这种大棚采光好、保温强、规模大,产量大大提高,在棚内干活也舒服,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宋开亮的妻子身体不好,两个孩子又在上学,曾经一度生活艰难。2018年,在富民发展贷的帮助下,宋开亮贷款5万元建了一个新式大棚,当年收益非常可观,第二年,他又建了一个大棚,现在年收入20来万元,早就实现了脱贫致富。

  如今,南栗沟村不但建设了蔬菜批发市场,还建设了库容800吨的冷库,村民卖菜也方便了。“这个季节出菜少,一天出菜30来万斤。”村民刘京庆说,“春季销量最大,光我们村一天就出菜50多万斤,全卖到了南方。”

  有了产业带动,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南栗沟村原来的110户贫困户现在全部实现了增收脱贫。2019年该村被列入全国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村。

  “多亏党的帮扶政策好,才让我们村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解忠士感激地说。现在,南栗沟村已建成双模双结构大棚近400个,蔬菜产业正朝着有机化、品牌化和智慧化的路子发展。据悉,南栗沟村正和临沂大学合作,开展秸秆还田和棚内机械化操作试验,“以后全是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劳动强度大大减少,年轻人点点手机就能种菜了。”

  在南栗沟村的引领带动下,目前,依汶镇发展“双模双结构”大棚4000多个,有效促进了全镇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

  村民富裕了,村集体有钱了,该村的五年规划也提上了日程。解忠士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旧村改造,还要发展旅游。以凤凰山为主,开发旅游景点,把凤凰山变成‘花果山’,把众山包围的南栗沟村打造成‘聚宝盆’,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临报融媒记者 刘文超 通讯员 孙国华

***资讯网可为客户提供软文发稿服务、自媒体推广。 QQ:251941806
***资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资讯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资讯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资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资讯网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资讯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资讯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主管单位:******* 广告代理:*******
邮箱:*******@126.com 内容QQ:****** 通讯员群:******
*******


企业软文发布 网上舆情维护 形象新闻策划 广告QQ:*****
法律顾问:*****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