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便民 > 正文

山东15处水利遗产登全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单

2023年07月22日 14:12
已有 人浏览
来源:大众网

   齐鲁大地河流蜿蜒众多,是中国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大禹治水的主战场之一,治水历史悠久。近日,省水利厅公布全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单,济南市泉城水利工程、泰安市东平县戴村坝、济宁市兖州区金口坝等15处水利遗产登上榜单。

  散布在齐鲁大地上的水利遗产,或闸坝,或石桥,或古井,或灌区,无不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闪烁着齐鲁文明之光。“运河之心”戴村坝,位于今东平县境内大汶河上,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构成之一。戴村坝全长1599.5米,由主石坝、窦公堤、三合土坝三部分构成,是三位一体且科学完善的遏汶济运枢纽工程,主要功能为拦蓄大汶河水。“工程设计极其巧妙,历经明、清、民国等600余年,至今仍能发挥固定河槽、拦沙缓洪、引水灌溉等作用,充分体现出齐鲁儿女的创造精神,在世界水利史上享有盛誉。”东平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济南泉城水利工程体系最早可追溯至唐武德年间(618—626年)修建的五柳闸。北宋煕宁四至五年(1071—1072年)曾巩任职齐州(今济南)知州期间,主持修建了北水门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并疏浚水道,开挖新渠,规划大明湖建设,古城水利工程体系初步成型。至清末,随着圩子壕的建成,以及睦里闸、响闸等闸坝工程的建设和小清河的大规模整治,济南古城水利工程体系走向成熟。

  该工程体系基于济南特殊的泉水环境,经过人与环境的长期互动和演进而形成,塑造了济南城“四门不对,北门不开”的独特城市空间格局,营建了优美的园林景观,孕育了内涵丰富的泉水文化,至今仍发挥城市供水、防洪、排涝、航运、灌溉、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是世界现存的“城市泉水利用工程体系孤本”。“中国古城的传统建筑格局一般呈正方形,四门两相对应,而济南老城‘四门不对,北门不开’,正是因为济南人民充分尊重地势走向及泉水流向,城墙和街巷的设计都以泉为先,充分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局长李季孝说。

  我省今年4月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水利遗产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启动首批省级水利遗产遴选认定工作,深入挖掘人民治水实践中形成的水文化资源,进行全域水利遗产调查,充分利用水利遗产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以黄河、大运河、引调水灌溉工程等为重点,精心谋划一批遗产保护标志性工程,着力将这些遗址古迹串珠成链,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水文化品牌。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一方面聚焦数据赋能,研究开发省级水利遗产管理系统,建立山东省水利遗产数据库,让遗产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规范专业;另一方面,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独特亮点的水文化品牌,如临沂红色文化、济宁运河文化、济南泉城文化、淄博齐水文化等,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具有水利特色的文化廊道和观光廊道。同时,持续做好古灌区、古渡口、古井、古坝等水利遗产遗迹普查工作,计划年内编制完成《山东省水利遗产名录》,力争“十四五”期间认定30个以上省级水利遗产,实现水利遗产认定管理与保护利用立体化开展、整体性跃升。

***资讯网可为客户提供软文发稿服务、自媒体推广。 QQ:251941806
***资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资讯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资讯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资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资讯网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资讯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资讯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主管单位:******* 广告代理:*******
邮箱:*******@126.com 内容QQ:****** 通讯员群:******
*******


企业软文发布 网上舆情维护 形象新闻策划 广告QQ:*****
法律顾问:*****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