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跟着歌声游沂蒙:在旋律中感受沂蒙魅力
在刀郎济南演唱会的舞台上,《沂蒙山小调》与《沂蒙颂》的旋律悠扬响起,瞬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留言,诉说着内心的感动,“听着这歌太舒服了,让人泪目,怎不叫我们爱你……” 这质朴的话语,满含着对沂蒙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也让更多人对沂蒙这片土地充满了向往。
沂蒙,宛如一颗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的歌声,是连接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纽带,引领着人们开启一场又一场难忘的心灵之旅。
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
临沂,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古称琅琊、沂州的它,因临沂河而得名。追溯到四五十万年前,临沂人的祖先便在此繁衍生息,孕育出灿烂的东夷文化,成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三千载建城史,让临沂拥有 “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 的美誉。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宗圣曾子、孝圣王祥、算圣刘洪,还有大书法家颜真卿、匡衡等一众先贤名人,皆诞生于此。孔子 72 贤徒中有 13 人在此成长,二十四孝里有 7 孝发生在这里。他们如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为临沂的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内涵。
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更是一片热血与奉献的红色热土。蒙山沂水间,4000 余次战斗在此打响,120 余万人踊跃拥军支前,20 多万人毅然参军参战,10 多万人为了革命事业血洒疆场。“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 的事迹,感天动地,成为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采用 “猛虎掏心” 战法,一举扭转华东乃至全国战局。而弥足珍贵的 “沂蒙精神”,更是影响深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奋勇前行。
如今的临沂,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以临沂炒鸡、糁、沂蒙煎饼等为代表的琅琊美食,承载着沂蒙人的味觉记忆;以兰陵美酒等为代表的临沂老字号,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临沂大剧院的艺术演出,让城市充满了文化气息;街巷、商场、公园的群众性演出,尤其是广场上的 “小戏小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临沂在全省率先实施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展演,沉浸式演绎模式更是入选 “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彰显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活力。
一歌一美景 一声一片情
在沂蒙,歌声与美景相得益彰。《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谁不说俺家乡好》《请到沂蒙看金秋》等经典歌曲,广为传唱;《一碗临沂糁》《沂蒙炒鸡》《家住临沂》《我的家乡飞出一支歌》等歌曲,也让人们沉醉其中。
当你踏入沂蒙山天蒙景区,那熟悉的《沂蒙山小调》便会在耳边响起。这首歌诞生于 1940 年,由八路军文工团员阮若珊作词、李林作曲,是为动员群众抗日救国而作。其旋律细腻婉转,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赞美。如今,第三代传唱人宋守莲身着花衣衫,在天蒙山下放声高歌,她的歌声清亮而有力,将人们带入那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沂蒙山小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传唱大江南北。
天上王城的金戈铁马声,仿佛在诉说着纪齐两国的历史纷争;竹泉村的泉水潺潺、竹林摇曳,与歌声共同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红嫂家乡旅游区的沂蒙乡音,宛如石砌小院般质朴,讲述着沂蒙儿女的感人故事。每一处风景,都因歌声而更具魅力;每一段旋律,都因风景而更加动人。
新时代的临沂,有着宏伟的发展定位。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新表达,让城市文化价值 “出圈”,临沂的决策者们沿着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的方向,做出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规划。提出 “突出整体、特色和融合” 的思路,形成了 “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 的文旅发展格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沂作为中国著名革命老区之一,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出台了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法规 ——《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加速 “红色沂蒙” 主题廊道建设,串联重点红色文旅目的地,构建起红色引领、一环多支、串珠成链、快进慢游的红色文化体验带。沂南县推出的 “跟着团长打县城” 沉浸式项目,深受年轻人喜爱,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临沂也因此获评中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成为唯一入选 “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 的地级市。
城市文化价值 “出圈”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如今,沂蒙精神已成为临沂最突出的政治优势和最鲜明的城市标志。2021 年 9 月 29 日,沂蒙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2022 年 3 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在 “红嫂家乡旅游区”,每天都在上演着《识字班》《跟着共产党走》等沉浸式实景演出,再现了当年沙洪、王久鸣激情创作的故事,让观众心潮澎湃。2018 年 12 月 19 日,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走进国家大剧院,在多个城市上演数百场,场场火爆;去年 11 月 29 日上映的电影《大突围》,更是震撼人心,为沂蒙精神树立了丰碑。
琅琊古城的 “国秀琅琊” 大型室内演出,以及沉浸式体验演出,让人们仿佛穿越回古琅琊,感受其璀璨的历史文化。来自河北的张女士感慨:“演出的立体实景和效果非常震撼!在临沂,真是一梦越千年!”“灯火兰山・新琅琊” 不夜街区的行为艺术演出,讲述着 “东夷文化”,流光溢彩,被市民赞为 “家门口的大唐不夜城”,网民直呼 “越夜越精彩”。
自去年以来,临沂市在 “蓝色经济” 方面打造了 “水韵琅琊”“点靓沂河” 和 “魏晋风华” 3 个片区,还推出了 “登蒙山、天地宽” 沉浸式演艺,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临沂文旅融合发展的魅力,凸显了 “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 的城市文化价值。
临沂注重吸引网民尤其是年轻人前来打卡,感受有内涵的美景与美食。去年五一黄金周,借着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临沂召开的东风,临沂作为 “宝藏城市” 形象和 “灯光秀” 火爆出圈,“临沂炒鸡” 等美食走红网络。市民自发创作了《你好,临沂》《我在临沂等你》等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些歌声,不仅展现了沂蒙的发展变化和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更让 “红色沂蒙、时尚临沂” 的城市文化价值广为人知。
临沂,这座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历史文脉与山水生态交相辉映,红色基因与时尚潮流交汇融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活力交互共进。夜幕降临,沂河两岸光影浮动,人们漫步河畔,听着河水声与欢笑声,心中满是感动。沂蒙的歌声,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如暖阳温暖人心。
跟着歌声游沂蒙,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沂蒙的歌声中,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展开一场又一场悦动无比的旅程,让沂蒙的歌声永远回荡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