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到现在,临沭县玉山镇已连续15个月实现无进京访,从2018年至今连续3年实现交办积案全部化解,化解率100%。信访总量2019年比2018年同比下降37.2%,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35%。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为玉山镇经济社会稳健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今年8月份,该镇已完成全年税收任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6876.57万元,同比增收77%,完成全年计划的105%,高质量交上经济发展答卷,仅用半年时间跑出全年“加速度”。
答卷背后,隐藏着玉山人息访治乱、安民为民的“法宝”。
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在实践中,玉山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群众,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做事,增进民生福祉。年初疫情肆虐时,该镇全体干部职工第一时间沉到社区、村居值守,采取“班子成员包工作区、干部包村、村两委包户”开展防疫抗疫工作,从组织、思想和生活上关心呵护每个辖区群众、企事业单位,抓牢抓实源头防控,确保群众安全;后疫情时期,则积极开展复工复产、六稳六保,紧盯脱贫收官之战,对204家赤贫户一对一精准施策,发放扶贫收益7018户,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确保群众生活无忧;扎实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以“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确保辖区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和依托感,呈现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心思上、和谐共享的良好局面。
队伍为先。“用好一个人,走好一盘棋”。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沟通民情的窗口。在老百姓心中,信访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工作上,玉山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信访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开展党员集中培训、乡村组织振兴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党员3250余人次,不断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着力提高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五类村到一类村,该镇英里村是个例证:多年来,班子不团结,干部凝聚力、号召力差,村民频繁上访。自从集中推选出公道正派、有信服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后,这个村实了现华丽转身。从乱到治、从矛盾不断到和谐发展,该镇关河、东石河、金鸡墩等村因选强配强、选优配好镇村红领书记、第一书记而结束多年线上班子不团结、线下矛盾激烈的状况,实现了“信访专业村”到和谐平安村的转变。三年来,玉山镇先后对12个村居班子进行调整,累计调整村干部19人,从源头上抓实抓真,把矛盾解决在一线,确保和谐稳定发展。
作风为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基层一线是化解信访积案、做好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玉山镇坚持纠风肃纪不停步,以全县“作风建设年”为契机,通过制定落实《玉山镇镇村两级干部月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评先树优、正向激励,增强镇村干部内生动力,积极主动强弱项、补短板,练本领、下真功。该镇全体脱产干部基本每周都要到所帮包村居、户人开展走访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一线、暖在群众心里。三年来,该镇初信及网信共交办139起,办结135起,化解130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4件,成功率近100%。今年累计化解积案31起,化解率达100%,在全县名列前茅。其中,以党委书记刘崇宝为班长的镇主要负责同志更是冲在维护和谐发展的第一线,3年共接待群众来访630余人次,召开专题会议68次,协调处理重大事件57件,即时化解36件,充分发挥了“领头雁”效应。
“大禹治水”理顺症结紧要,“溯源求根”聚力源头治理。玉山镇聚焦和谐稳定发展,担当作为,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在苏鲁边界、临沭东大门打造出一方和谐稳定发展的沃土,为全县乃至全市树立了基层治理工作的“玉山样板”。
通讯员 季德山